俞立中:教育要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
成年后的我,除了9年多的上山下乡经历,其他时间都是在大学里度过的,不是读书就是工作。如果从1978年上大学开始,我和大学结缘已经40年有余,在大学管理岗位上也有24年了。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学教育复苏、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、本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。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,从“穷国办大教育”到“教育大发展”到“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”;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阶段到大众化阶段,马上就要进入普及化阶段。
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,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大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刻影响,也看到了高等教育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影响。说来也巧,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,我先后担任了上海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纽约大学这三所不同类型大学的校长,有机会直接参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,从而有了更直接的体验。
衷心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的用心,收集整理了我在三所大学有关大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讲话和文章,并选取部分内容,编纂了这本教育文集。这些文稿大致包含了以下几方面:
1.代表学校所作的工作报告或致辞。
2.在论坛或大会上的讲话或发言。
3.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讲话。
4.务虚会议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。
5.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。
6.网络平台上与学生的交流或感言。
翻阅这些文稿,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,这是一次回顾,也是一次反省,真的感叹不已。坦率地讲,这部文集是三所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集体智慧的贡献;仔细读来,涵盖了很多人的思想和笔墨,只是这些文字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而已。当然,我也是这很多人中的一个,得益于大家沟通交流,相互影响,才有了这些想法。其中也有部分文稿是我在一些会议上的即兴发言,根据录音整理的,这些有感而发的话语也许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所思所想。
在不同年代的话语讲话,必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,但也留下了思想的轨迹。得益于改革开放,让我有机会从一名在黑龙江农场务农的知青转身为大学生,而后又成为大学教师、出国留学生。在我的人生中也许有过当教授的念想,但从未有当大学校长的奢望,是这个大时代把我推到了学校管理岗位上。更没有想到的是,这竟然成了我一生的事业。1996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、科研处处长,1997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,2003年调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,2006年回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校长,2012年被聘为第一所中美合作创办的国际化大学——上海纽约大学校长。
经常会有人问我,担任地方师范大学、教育部直属985高校、中外合作的国际化大学的校长,有什么差别?我的回答是:都是挑战,永远是挑战!一路走来,一直是一个学习者,我没有受过教育管理的专业训练,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地理学教授,但始终在学习的路上。如果有人要问我,在三所不同大学任职,有没有共同的教育理念,我一定会脱口而出——教育要以人为本、教育要面向时代、大学管理之道在于沟通。这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实践的体验,是一以贯之的理念,也是这本文集的主题。
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一定要装着一个大大的世界,教育要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。
来源:《教育: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——俞立中文集》
新基德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,其前身为2006年成立的兰州清思域教育服务中心,旗下有武汉淘学精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甘肃现代应用技术专修学院、甘肃分豆教育开发有限公司 、广西新基德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等教育投资、教育培训、教育开发及管理、全日制自考办学、职业教育、校企合作,专业共建、国际留学服务、在线教育产品研发为主的企业。
( 免责声明:本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,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,如有侵权,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。)